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2016年专题 >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 > 媒体聚焦

济南综合试点赢得新优势
-- 大胆试 自主改 成效实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发布日期:2018-01-05
信息来源:国际商报字体:[ ]

2016年以来,济南市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大胆试、自主改、实现自我突破,围绕试点任务积极探索,取得阶段性成效。日前,商务部、国家发改委等13个部委联合印发通知,向全国复制推广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形成的首批24条典型试点经验和模式。其中,济南市有4条经验向全国复制推广。

聚焦改善营商环境  济南加快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10年前,跨国公司的高管会问济南企业:“你们能做吗?”“你们有人吗?”“语言沟通便利吗?”……而如今询问已变成了“这个技术你要吗?”“这个项目你要吗?”“这个技术人员你要吗?”……济南的营商环境就是这样悄然的变化着。

济南是山东省最亮的一张名片,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从产业角度看,济南的金融、教育、医疗资源在全省所占比重很高,拥有60万科研人员,信息技术、先进制造、生命医药等行业领域优势明显。从新旧动能转换的角度讲,这些资源转换成动能的力量无疑是强大的。

近日,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发布了2017年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报告,其中,济南位列城市营商环境指数第十五名,营商软环境指数第六名。营商软环境指数包括开办企业、执行合同、财产登记、内外资投资增速、税负水平五个指标,权重分别为20%,前三个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的调查。

今年5月份,济南进一步加快推进简政放权,优化政府职能配置。该市政府部门由原来的44个减至39个,在山东全省率先实行了“大部制”改革。同时,做到了权力应放尽放,将3258项市级权限下放到济南高新区,将市、县区8项共有权力下放到县区,96项市、县区级权限也将下放到省级以上开发区;行政事项能减必减,涉及审批、许可、收费、证明等方面的事项,除法律法规要求的外已全部取消。

济南实施了审批流程再造,简化流程提高效率,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在全市实施了投资建设项目“一图明流程、一号通全程、一门管审办、一趟办踏勘、一评全共享”加“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联合咨询”的“5+1”审批新模式,减少审批环节5个、压减时限30多个工作日。深化放管服改革,印发了《关于打造“十最”政务环境助推济南新旧动能转换的实施意见》,明确打造就业创业门槛最低、市场主体负担最轻、有效投资空间最广、公平营商环境最优、企业群众办事最快、政务平台功能最强、窗口队伍形象最佳、改革评价效果最实、体制机制保障最好、督查问责措施最严的“十最”政务环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增强企业群众的改革获得感,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济南市政务服务中心全面实现服务事项“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精简审批环节51%,整体办事效率提速35%。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构建了“多规合一、多证合一、一门受理、一章审批、一次收费、一次到位”的“六个一”审批体系。实行“清单式”管理,推进“精细化”服务。在全面实行权力、责任等清单基础上,济南今年又建立了公共服务事项清单。目前,全市各级公开的公共服务事项已达20743项;对涉及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理的事项,9月底已公布第一批“零跑腿”事项435项、“只跑一次”事项1514项。此外,济南12345服务热线牵头制定的《政府热线服务规范》国家标准,今年7月1日正式实施,与国际标准组织(ISO)合作制定国际热线标准的工作已列入国家标准委工作计划。

为开放型经济夯实信用之基,济南建设了监管服务平台。济南的全市市场主体事中事后监管平台,被国务院“放管服”督导组评价为“全省唯一、全国领先”。目前,已有361家单位与平台连接,归集全市121.5万户市场主体、5661户行政事业单位、3558户社会组织的1315万条有效数据,累计访问量13万次。通过该平台,面向社会公示登记许可、监管执法、荣誉惩戒等各类信息及提供查询服务;全市各级各部门统一依托平台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改革;依托平台“双告知”功能,实现“先照后证”改革后登记信息的精确告知和认领。

济南市还创新法治建设举措,为开放型经济发展提供法律服务和保障。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制。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复同意,管辖山东省11市的济南知识产权法庭于今年9月28日在济南挂牌成立。为更好地解决国际商事纠纷,济南国际仲裁院已聘请30多名境外仲裁员,并与新加坡、吉隆坡、瑞士、瑞典和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仲裁机构建立了联系机制,提供从涉外投资咨询、合同签订、合同履行到争议调解、争议仲裁的全方位服务。

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  济南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

济南是一座有着2600年建城史的城市,2017年浓墨重彩书写着“引进来”和“走出去”。

为了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济南创新设立了“济南市市长国际经济咨询委员会”,并于今年9月3日成功举办首届年会,来自美、德、法等10个国家和地区的21位专家,为济南的发展建言献策,也促成了一批合作项目签署。2015年以来,济南连续成功举办三届“中德中小企业合作交流大会”,签约中德合作项目40个。今年9月济南市获批设立江北首个中德(济南)中小企业合作区,这是“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综合合作试验区。

济南积极搭建国际投资合作平台。由国务院侨办和山东省、济南市人民政府共同打造的国家级华侨华人创新创业聚集区—济南“侨梦苑”,今年5月揭牌,已吸引海外留学人员2000余人、各类人才1000余人,引进海外华侨华人创新创业企业近900家。截止目前,济南已成功举办了四届华商企业科技创新合作交流会(华交会),积极推进海外华商与内地工商界互利合作。今年5月设立的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由山东省政府主导、济南市政府实施,正加快国家医疗健康产业综合实验区申报工作,11月一次签约6个医学海归人才项目,投资逾65亿元。同样也是今年5月设立的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已与中国电建、中国交建等世界500强企业达成战略合作,约定投资规模4000亿元。今年初成立的中欧制造产业园,引进各类注册企业已超过100家,注册资本60亿元。

“海外济南”建设方面,济南制定实施了《济南市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实施方案》。今年1~9月,济南市新设境外投资项目29个,实际投资同比增长54%。加强政府、银行、信用保险机构与企业的联系互动,形成“3+1”促进国际产能合作机制。建立了俄罗斯(中亚中东欧地区)等5个境外企业合作联盟,形成“抱团出海、共享资源”对外投资模式。在建境外经贸合作区5个,苏丹农业产业园获批国家级海外农业园区,形成“园区、产业、企业”三位一体“走出去”模式。计划建设的6家海外科技孵化器,已分别在德国斯图加特市和美国硅谷建成3家,其中,斯图加特科技孵化器已聚集40多家济南企业。为支持企业走出去,创新金融产品及服务。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截至10月末,济南全市共有34家银行的188家分支机构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累计结算额达到2943.6亿元,涉及企业1552家,覆盖境外119个国家和地区。

济南还不断创新中国文化走出去模式。山东友谊出版社已在18个国家设立30家尼山书屋、3家国际出版公司,带动13000多种(册)优秀图书走出国门,尼山书屋成为中华文化、中国出版走出去的国际品牌。创新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模式。济南职业学院由德国政府批准为中德双元制职业教育全球网络项目合作单位,这是德国在全球首次授予此荣誉,该院探索形成的“政、行、企、校”四方联动“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被誉为“济南模式”向国内外推广。

此外,济南聚焦十大千亿产业进行招商。今年4月份,济南市出台实施十大千亿产业振兴计划,力争2020年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量子科技、生物医药、先进材料、产业金融、现代物流、医疗康养、文化旅游、科技服务十大产业全部具备千亿级产业发展能力。为进一步整合资源、叠加优势、精准聚焦,成立十大产业招商组,实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着力引进一批高端高质高新项目。1~9月份,济南全市引进“十大产业”项目342个,计划总投资1656.8亿元。

推动建立外贸促进新体系  济南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

“在北京租一幢办公用房费用是济南的3倍多,济南交通、物流还方便,物价也不高,把公司挪到济南来很划算。”北京一家外贸企业负责人表示,明年准备将总部搬迁至济南。

济南消化吸收自贸试验区已有经验,再创新扩大贸易的便利化。济南在全省率先全面实行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检验检疫免费申报、个人邮件网上自助通关,以及在海关特殊监管区按状态分类监管制度。“当前我国外贸正由‘大进大出’向‘优进优出’转变。”山东社科院国际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顾春太表示,在这种形势下,推进贸易强国建设最直接的任务就是,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名客来成立22个月来,入驻工厂22000多家,推广产品分为16大门类、200多万件,所有产品均可查、可信、可追溯。国外买家300余万,覆盖180多个国家和地区,撮合成交额19亿美元,已经发展为中国第四大跨境电商平台。”个头不高、身材瘦削但精气神十足的秦工国际集团董事长秦长岭介绍。

为了落实商务部等五部委《关于进一步推进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的若干意见》,济南推进贸易便利化新举措进一步落地。创新海关事务担保形式,济南海关牵头银行和保险公司,自主创设了“银关保”新型担保模式,构建了“企业申请—保险承保—银行授信—海关受理”的新型担保链条,7月6日,海关总署正式批复同意济南海关作为全国首家开展“银关保”新型担保试点。济南创新加工贸易核销管理模式,开展加工贸易“自主备案、自主核报、自主缴税”改革试点,单证核批时间压缩50%。“依托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开展保税展示交易业务”“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具备条件的企业,采用先入区后报关模式”等新举措也都在济南已落地。“外贸托管、外贸培训、国际采购对接会等线下服务,务实高效,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工厂面临的各种痛点。”大汉建机副总经理刘立志透露,大汉机建计划在济南托管外贸队伍,3年内在欧洲市场稳住脚跟,打响品牌。

德州恒丰纺织近日通过技术变革,实现植物染色纤维工业化生产,这样的植物染产品远离化学染料,成为全球高端品牌抢手货。“作为一家亏损国企改制来的股份制公司,是技术变革和升级让我们拥有质量优势。”恒丰集团理事长苏建军如是说。

济南充分发挥省会和区位优势,正在形成扩大贸易便利化大口岸。今年3月,济南国际邮件互换局正式启动运行,山东中西部11市的进出口邮件从此不再绕行青岛、天津等地的互换局,可在济南实现8国邮件直飞,直接办理通关;8月以来,中欧班列(济南-莫斯科)的开通和常态化运行,比海运节省30天左右,极大地拓展了济南经俄罗斯到欧洲方向的出口货源市场。

济南创新各类园区管理和运营模式

“像法因数控、积成电子、神思电子、元隆生物、万博科技、尼克焊接、深蓝机器、蓝孚生物、贝斯特环境、博安智能等一批企业,都是从创服中心起家,从小规模企业成长到今天。”济南高新区创服中心副主任高晶宇对园区内企业如数家珍。

济南高新区通过率先实行“大部制”及“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专业化服务”模式,并实行“扁平化管理+KPI考核”模式,极大激发了创新创造活力。实施建设工程领域“三线并联、两轴同步”行政审批模式,取得土地证后取得施工许可证所用审批工作日,由原来80个缩短至10个;创建融资租赁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基地,全区融资租赁企业达到83家,总注册资本超过300亿元,数量居全国各高新区前列;建立产业扶持政策制定、实施和监督评估“三分离”工作机制,有效提高了政策供给效益、发挥了政策引导作用。1~9月份,济南高新区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33.1%,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3.3%,新增注册公司5599家,同比增长32.7%,其中新设外资企业68家,上市挂牌企业总数达到110家。

山东亨利医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济南高新区的一家从事创新药研发的企业,也是此次获评的瞪羚企业之一。公司人事行政总监张志刚介绍,公司2011年成立以来一直得益于创服中心的扶持政策,也正是在创服中心的政策扶持下,目前其针对慢性肾衰研发的创新药5074项目,已在美国FDA进行到二期临床,有望在2023年上市,将来还计划在国内建设产业化基地。

按照济南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推动省级以上开发区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以及《济南市省级以上开发区改革发展2017~2018年行动计划》,从优化行政管理体制机制、理顺财税管理体制机制、激活用人分配制度、推进市场化招商体制机制、科学修订产业定位和园区规划、推进产城融合、加强节能环保生态建设、健全评价考核动态管理机制等方面推进各开发区改革向纵深发展,实现开发区科学、高效、绿色、可持续发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经验和模式。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作山东全省开发区体制改革的先行区,在山东全省率先走出了“人、财、权三位一体”改革创新发展之路;山东商河经济开发区探索了“管委会+公司”模式。前三季度,省级以上开发区国内产生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高于全市6.8、2.0和6.7个百分点。

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紧盯世界500强、国内100强、央企和上市公司,聚焦“四新”促“四化”,围绕打造新材料、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医疗健康、现代物流、文化旅游6个百亿级产业集群。今年5月份,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与中国500强企业之一的江苏中南建设集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规划了占地5000亩、总投资300亿元的中南高科·济南智能制造小镇。目前,项目首期——中德产业园一期工程已开工建设,预计年底前单体主体结构封顶。

在济南,不得不提韩都衣舍品牌。数据显示,今年双十一当天韩都衣舍全天成交额多达5.16亿元,双十一期间2.5天发货多达260万件,同城最快一小时送达。韩都衣舍的华丽成长,得益于济南合作共建创业创新模式。由济南市商务局、高新区和韩都衣舍电商集团整合政府、企业和社会三方的能力和资源,建设的智汇蓝海孵化基地,开创了全国首个GCP生态赋能型“互联网+品牌孵化”新模式。

济南传化泉胜公路港,在国内首创了“物流+互联网+金融服务”模式;济南鑫茂齐鲁科技城,探索了集“众创空间-创业苗圃-加速器-产业集群-园区”于一体的新型创新创业孵化模式;浪潮集团构建了“大数据+创客”新型创业创新模式;集政策扶持、特色产业、投资融资、成果转化等于一体的区域性科技金融大厦投入运营,已签约机构40多家,建立了全国先进的“评-保-贷-投-易”五位一体的科技金融创新服务体系。

【打印本页】【我要纠错】【关闭窗口】

分享到:
0
上一篇:
下一篇:
热点推荐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