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2016年专题 >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 > 典型经验

以人聚产 软硬结合济南高新区积极探索产城融合的新模式
--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案例
发布日期:2018-01-05
字体:[ ]

伴随着济南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济南高新区积极探索产城融合的新路子,通过产业与城市功能融合、空间整合,达到“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的目的,成效显著。

一、主要做法

(一)以人聚产,搭建人力资源平台。高新区结合企业专业人力需求、行业企业相关资源和问题,依托市场化人力资源机构,整合德国工商大会(AHK)、莱茵科斯特、费斯托等具有德国资源的教育机构,联合一批高校资源,搭建起培养专业人才的人力资源平台。通过引入德国“双元制”教育机制,为企业定向提供更为实用的专业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专业化的人才服务和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推动园区全产业链的形成和完善。

(二)规划引领,推进“产、城、人”融合的创新中心。高新区针对智能装备城现状,融合了已有的“智能装备国际产业园”和“济南高新东区核心区城市设计”两个设计方案,结合孙村“次中心”新的规划定位,在智能装备城规划了“联智·协同创新制造基地”、“融智·服务型制造基地”、“创智·先进制造基地”和“汇智·国际创新中心”四个创新中心项目,重在聚集一批相关产业,凝聚相关的创新研发力量,形成几条全产业链。通过引进一批研究机构,聚集一批相关产业的企业集群,加速相关产业技术研发和推广。

(三)打造环境,推进企业智能化升级。按照“中国制造2025”要求,全面提升企业智能化改造能力,将项目打造成辐射全省及周边地区的国家级示范项目。利用西门子作为德国“工业4.0”引领者在技术、设备等方面的先进能力,结合本区企业需求,联合大唐电信集团的资源和理念,系统、全面推动企业完成智能化升级,提升园区的整体实力,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公司和产业集群。

二、实践成果

(一)加速了园区人才汇聚。通过整合政府、企业、大学、社会培训等各类机构,借鉴德国“双元制”教育机制,为企业培育出更加适用、更加专业的定向技术人才,推动了在校学生和社会人员的专业培养,提高了用人单位和学员之间的切合度。

(二)推进了园区城市形象建设。通过制定智能装备城规划设计方案,对未来园区的建设提出了专业性、规范性、指导性的规划,有利于实现城市土地节约化,进一步推动了孙村次中心的发展方向,规避了盲目城市化带来的空城现象,促进了城市的一体化建设。

(三)助力了园区产业聚集。通过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几个创新中心的建设,推动主产业规模和内容的做大做强,促进新产业的注入为园区增添新的活力,构建了园区的城市产业生态体系,扩大了产业空间,加速了产业的救济,增强了产业的自我更新能力。

三、下一步打算

(一)不断发现现有产业的不足和现有城市功能的缺陷,找出尚未突破的问题,推陈出新,突破思路,积极改正旧思路旧理念,探索新的解决手段。                                  

(二)从“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三个方面入手,突破济南制造业发展的瓶颈,实现智能化转型升级。   

(三)深入推进济南高新区与德国以及欧美其他国家间园区的合作、交流,推动国家间企业、研发机构的合作,借鉴他国的经验,积极探索一系列独创性、全国领先的措施和做法,加快建设适宜德国以及欧美其他国家产业聚集、人才培养、技术研发推广、生活服务的“生态城”。      

【打印本页】【我要纠错】【关闭窗口】

分享到:
0
上一篇:
下一篇:
热点推荐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