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市民及来访者 > 泉水之都 > 泉与济南城建史

改革开放以来济南泉水与城市建设

发布日期:2012-07-30
字体:[ ]

  改革开放以来,济南城市建设呈现出两大突出特点,一是高度关注生态建设与城市建设的关系,把济南泉水的恢复与保护工作成为城市建设的重点内容,推动济南城市的生态化发展方向;二是规划先行,以城市规划工作促进城市建设与管理的计划性和科学性,以推动城市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一、城市规划

  (一)1989年的《济南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1988年,为推动济南的生态化建设,突出济南历史上的“泉城”风貌,济南市政府制定了《济南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主要内容概括为“一带一片三街坊,五十二点一个网”。“一带”即从千佛山到黄河南北的鹊山、华山这一风景带,集中了山、泉、湖、河、文物古迹,以显示古城与山水巧妙映照的风貌;“一片”即原明代济南府城,大致与环城公园内的区域相当,体现古城与泉水映照的风貌;“三街坊”指的是所里街、司里街向北的半边街、珍珠泉地区和剪子巷,所里街、司里街到半边街一带保存比较完整的传统民宅,是清末上层士绅聚居地,珍珠泉地区体现着“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泉城特色,剪子巷原是富有传统色彩的专卖商业街,因靠趵突泉,昔日街心路旁的石缝中有泉水流淌;“五十二点”指济南范围内的52处文物古迹;“一个网”指包括古城在内的连接整个市域范围内风景名胜区的旅游网络。

  (二)2000国务院批准的《济南城市总体规划》

  该规划最有特色的是对中央商务区和体现泉城特色的形象工程的规划以及道路的设计。其中体现泉城特色的形象工程有三:一是建设泉城广场,二是建设三个特色区,三是建设大明湖城市形象区。泉城广场东起南门大街,西到趵突泉南路,南靠泺源大街,北依黑虎泉西路,处于古城护城河畔的千佛山—大明湖的著名风景轴线上,具有十分优越的区位环境。泉城广场的设计中特别注意了泉城广场与千佛山、趵突泉、解放阁、环城公园及大明湖、中心商业街的协调关系。三个特色区分别为黑虎泉—趵突泉—五龙潭—大明湖—泉城广场泉池园林景观区;芙蓉街—曲水亭街—珍珠泉地方传统历史性街区;不夜城—泉城路—南门中心商业区。建设大明湖城市形象区计划从四个方面改造,一是扩大大明湖公园用地和东湖绿化用地,拓宽绿化游览空间和游憩活动场地,完善游览路线。二是拆除大明湖南岸建筑,将公园空间和水面展露出来,使内隐的公园景观变为显露的城市景观;三是扩大公园和东湖绿地用地,使相对独立的大明湖和东湖相互连通,并与环城公园、天桥广场、百花洲、世界名泉园等有机相连,形成完整的环城绿化系统;四是通过对周围地区的改造建设,改变破旧的建筑景观形象,使大明湖地区成为济南市新的城市形象区。

  (三)2003年济南市发展规划

  该规划确定了“东拓、西进、南控、北跨、中疏”的发展战略,配合该战略的实施,形成了《泉城特色风貌带规划》成果。泉城风貌带建设规划为“一轴、两湖、三区、四泉、六河、九山”。济南本来是山、泉、湖、河城浑然一体的历史文化名城,特色风貌带地处主城区中部,南起千佛山一带山体,北部涵盖黄河及鹊山、华山等九山,东起顺河高架路、南北长约10公里,南部东西宽约4公里,北部东西宽约12公里,规划面积约70平方公里。风貌带南山北水,古城位于千佛山与鹊、华等九山所形成的三角形构图中央。黄河、小清河横亘城区北部,泉水巧妙地穿插城区中央,城市与自然环境天造地段,相亲相融。“一轴、两湖、三区、六河、九山”是依据自然而规划总结的。“一轴”指从千佛山经古城到黄河的历史传统风貌发展延续轴;“两湖”为大明湖和北部将要开发的北湖;“三区”是千佛山风景区、泉城特色标志区和北湖市民文化区;“四泉”指与古城鼎足而立的趵突泉、五龙潭、黑虎泉、珍珠泉四大泉群;“六河”为黄河、小清河、东泺河、西泺河、护城河和曲水亭河;九山指构成“齐烟九点”的卧牛山、华山、鹊山、标山、凤凰山、北马鞍山、粟山、匡山和药山等九座山林。

  “三区”中的泉城特色标志区位于风貌带中部,是风貌带的核心所在,东至历山路,西到顺河高架路,南至文化西路,北到胶济铁路,用地约9平方公里,以泉水为主题,以泉池园林景观区、地方传统历史街巷和商业中心区为主体,融“山泉河湖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构成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生态良好、功能完善的城市中心标志区;环城公园一内的区域为主城区,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近十几年超强度建设开发,使得大量历史街区、大量传统民居、大量传统店面整片整片地消失,而大量的商厦办公楼蜂拥而起,造成了古城容量失控,环境恶化,泉水逐年下降,泉群干枯,泉城特色消亡。规划整合古城区的用地功能,减少开发强度,减轻重置的功能设施。泉城路以北的功能整合以芙蓉街到曲水亭街的保护整治为重点,严格按照规划设计方案进行实施,坚决杜绝以开发代保护的做法。在这个区域内有四个重要的片区,一是位于泉城特色风貌带和泉城特色标志区核心地带的黑虎泉——趵突泉——五龙潭——大明湖——泉城广场和珍珠泉泉池园林景观区,以泉水为主体,充分展示济南自然泉水特色和园林艺术,优化用地功能,完善商业、旅游、服务设施,形成泉城广场周围良好的建筑环境;二是芙蓉街——曲水亭传统文化保护街区,以泉水和城府传统民居为主体,体现“泉水穿流于街巷民居之间”的风貌和传统商业街区形象,再现“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特色;三是将军庙——泉城路——广场周边地区商业中心区,以将军庙地方特色商业街区、泉城路步行商业街为主体,在保留现有风貌的基础上,建设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商业、餐饮、娱乐设施、恢复古城区内原有的生机和活力,展示商业中心区的整体形象,通过以上三个片区的综合改造与整治,建成“泉水、泉脉和园林”、“泉池、街巷和民居”、“商贸、购物和娱乐”三片区有机结合的山水园林式的城市中心标志区;第四片是大明湖景区及周边地区,古人早有诗句形容济南湖景的地位是“一城山色半城湖”,所以这次规划特别注重了济南湖水的开发,真正把大明湖变成“城中湖”,为了变成“城中湖”,规划将湖面向东扩展,在南北历山街的南北两端,通过架设桥梁的方式,将西侧大明湖与东湖水体联起来。在南北历山街中段沿街设立适量的商业店铺,并在原贺胜戏场区新建一座戏园。东湖水面扩大后,增设东南角的入口处,引黑虎泉水入大明湖,改善东湖水质。在东湖的东北侧,恢复历史上的水月寺,作为东湖的主体建筑,这样就强化了大明湖对城区空间的开放景观作用,也激活古城北部的历史文化景观。

  北湖市民文化区位于风貌带北部,是中疏的重要措施之一,重点建设东泺河东路、北园大街、顺河高架路、二环北路围合地区,面积约3.9平方公里,规划结合滞洪区及小清河改造,开辟出40公顷水面形成北湖,与大明湖遥相呼应。在道路上以清河北路作为进入北湖市民文化区的主要道路和东西主轴,从大明湖公园内的北极阁至小清河方向开一条垂直于清河北路的南北向轴线,作为城市自然、历史文化轴的北延,并加强古城区与市民文化区在空间上的联系,使之与清河北路共同形成“十”字轴的空间发展格局。北湖以南以文化休闲、商业服务为主,北湖以北以政务办公为主,该功能区突出和完善了“山泉湖河城”的空间格局,将泉城特色风貌带及景观特色北延,形成新的城市功能空间,带动北跨,带动黄河以北北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泉城风貌带的设计以疏为主调,它疏解了古城区的中心职能,降低了其人口、就业、交通压力,保留古城区山业零售中心职能,增加了开敞空间,改善了环境质量,恢复了泉城历史风貌,调整和加强了北部城市中心功能和景观环境。

  (四)2009年启动小清河综合治理工程与滨河新区概念的提出

  2009年,济南市委、市政府启动了作为众泉之汇的小清河综合治理工程,从改善民生、培育新经济发展带的高度彻底根治水文生态遭受严重破坏的小清河,让小清河逐渐成为真正让两岸群众受益的清河走廊、文化长廊和经济发展带。2009年国庆节前一期工程竣工,小清河碧水清波的迷人景象展现在世人面前。 在2009年12月25日举行的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市委书记焉荣竹首次提出打造小清河“滨河新区”概念,并要求加快小清河滨河新区规划建设工作。“滨河新区”的提出,意味着小清河未来发展将大大超越“景观带”和“发展带”的概念。焉荣竹提出,要强力推进城市“扩大”,高起点、高标准加快新区开发建设,重点抓好西部新城、东部新区和小清河两岸三大新区规划建设。自此济南“滨河新区”浮出水面,《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中的“一城两区”逐渐演变为“一城三区”的规划格局。

  二、改革开放迄今泉水与城市建设

  (一)泉水与旧城改造

  改革开放后济南城区变化巨大,泉城路商业街的拓宽改造,趵突泉、大明湖、千佛山三大名胜的整治扩建,环城公园的综合整治,县西巷的拓宽改造等,使泉城特色、古城风貌、现代气息日益鲜明,济南相继获得“十佳优秀旅游城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的称号。泉城广场在趵突泉、五龙潭、大明湖、环城公园等簇拥下,更显示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泉城路的改造是旧城改造的核心工程,改造后的泉城路体现了泉城特色与古代传统建筑相映衬的现代特色,同时注意了绿化和人文主义的体现,特别是“叠水泉涌”的景中景用现代技术手段,造“空中泉城”。路北历下公安分局门前设置了长约32米的欧式冰柱喷泉景观,其路南齐鲁金店东侧高科技跳泉与之相呼应。路北芙蓉街——院前街有200米的水街,动静有致,演绎出了泉城千百年来“家家泉水”、“石板清泉”的独特风貌。位于百货大楼和侨办之间的开阔的时空主题广场上有“叠水瀑布”、“石板清泉”、“趵突泉涌”等景观,叠水瀑布分列八列渐喷渐高的水幕墙,由1米多递增到3米,形成令人叹为观止的“瀑布群落”;“石板清泉”特立独行于水中平台,形象地展示了济南老街石板缝中流泉水的景象。“趵突泉涌”夹在“石板清泉”中,相映成趣,时隐时现,犹如四处涌动的泉流。这些景观使人民自然联想到号称“天下第一泉”的济南城市美景。

  2002年把环城公园综合整治作为重点工程之一。环城公园如一条项链,把大明湖、五龙潭、趵突泉、泉城广场、黑虎泉连接在一起,形成了“翠带绕古城,一河连百脉”的特色风景线和具有泉城特色的中心游览区。经过两年的治理,到2003年底,全长2600米的西护城河、南护城河两个地段,一扫往日的陈旧与黯然,碧波荡漾、绿树繁荫,形成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城市风景线。2002年把人行道铺设改造作为重点工程之一。济南市的人行道以前全是旧式花砖,大部分路面破损严重,不平整、不美观、无盲道,没有无障碍路口。2002年对全市主要道路人行道进行彩色花砖铺设改造。工程总规模为38条道路37万平方米。泉城路商业街、普利门广场工程、舜耕国际会展中心工程、县西巷综合治理工程都是2002年的重点工程,都是重要的市容建设工程,这些对于市容的变化起着增光添彩的重要作用。

  1999年9月泉城广场竣工开放,广场占地17.43公顷,自西向东分别由济南名士林、雕塑广场、下沉广场、四季花苑、历史文化广场、荷花音乐广场、齐鲁文化中心等10个部分组成,既体现了济南的文化底蕴,又体现了现代济南气息,既是济南大型活动的聚集场所,又是济南人和外地人在济南的游乐休闲场所,泉城广场南眺千佛山,西邻趵突泉,北靠五龙潭、大明湖,东倚黑虎泉、解放阁,上有泉雕之美,下有环城公园的清清流水,确实起到了济南景点的龙眼的作用。泉城广场建成后,又加强了趵突泉公园和大明湖公园的建设,将趵突泉、万竹圆、白龙湾连为一体,恢复了登州、杜康、饮虎池、白龙泉四大名泉。又将趵突泉到大明湖的路拓宽,从而通过环城公园把趵突泉、五龙潭、大明湖连起来,并与泉城广场相互辉映,形成了泉城特色的旅游风景带。

  2003年6月中共山东省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论证了保护城市历史文化与突出现代气息的关系。提出要加倍珍惜和特别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迹,严格保护历史街区、优秀历史建筑及其周围的整体空间环境。要把泉城特色风貌带规划建设好, 突出做好“水”的文章,保护融“山、泉、湖、河、城”于一体的独特自然风貌。新区建设要突出新世纪现代化的气息,努力创造一流的现代城市形象,充分展现经济文化大省省会的恢弘气派。

  “九五”以后是济南园林绿化发展最快的时期。1996年把综合整治改造大明湖和扩建趵突泉工程作为十大工程的内容。为了整治大明湖,拆迁居民288户,面积1.5万平方米,南北历山街和历黄路段接通排污管道,截断了排往大明湖的污染源。清淤运泥12万立方米,使大明湖的水逐渐清净起来,同时又在大明湖内重建了铁公祠。在趵突泉公园建成了白雪楼景区。完成了环城公园的清淤工作,并建成了“五三亭”。把趵突泉、万竹园、白龙湾连在了一起,成了充分体现泉城特色的标志性建筑。在大明湖公园维修了稼轩祠、遐园玉佩桥,改造了南丰祠前的荷花池和北门的东土山。对花墙子街和剪子巷的污水管道、地下泄洪道进行了改造,消除了对趵突泉的污水污染,又维修了万竹园等古建筑。由于环城公园河道严重淤塞,于1996年开始清淤,于1997年全线6.23公里面积26公顷彻底完成,环城河水深1.5米,清澈见底,游鱼群戏,与周围的景色相辉映,令人赏心悦目。

  2000年加大了“三大名胜”的扩建改造,继趵突泉公园扩建改造以后,又实施了千佛山、大明湖公园、英雄山风景区的改造工程。大明湖公园西南门扩建完成,完成了感应井、花室盆景园等。趵突泉公园完成了综合服务楼和白龙湾景区建设。同时加强了名泉保护工作的力度,开展了社会认领名泉活动,修复、抢救了名泉39处。同时还完成了11处名泉的抢救修复工作。由于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与工作,所以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打下了基础。被国家绿化委员会评为全国造林绿化十佳城市。

  2003年12月对大明湖实施了放水、换水、蓄水,从而使大明湖的水变清了,这次放水、换水、蓄水是1500年来的第一次。

  2002年是济南“五年大变样”的最后一年,名泉保护工作取得了大成绩,从2002年6月28日名泉研究会正式成立,开始了72泉的认定工作。七是园林建设取得了大的成绩,2002年珍珠泉大院对外开放,珍珠泉自元代起为历代官府驻地,明代曾为德王府,清代为山东巡抚衙门,民国时期先后为山东省督军、督办公署和省政府所在地。历经沧桑,院内现存景物尚有清代巡抚署大堂、乾隆御碑、浮玑亭、海棠园、桂香柳等,由于院内亭台楼榭,风景秀丽,所以当2002年5月1日对群众开放时,得到人民群众的好评。

  2007年,济南市园林建设围绕“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将迎接第十一届全运会作为发展的契机,将大明湖综合整治、环城公园通航及景观整治列为泉城特色标志区建设重点工程。环城公园解放阁至五龙潭河段全程2.7公里实现了通航,“船游泉城”成为济南市旅游新亮点。以实现泉水持续喷涌为目标,结合泉水申报国家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申遗”工程,进一步加大名泉保护管理力度。采取实地调研、现场督查,启动应急预案,落实置采、封井、补源、增雨、节水等措施,成功地克服了地下水位一度下降的不利因素,保持了泉水全年持续喷涌。至2007年底,泉水已连续喷涌1500余天,创造了1976年以来持续喷涌的最长纪录。大明湖扩建改造工程至2008年底,总面积42万平方米的“超然致远”、“秋柳含烟”等新建八大景区全部开工。23座新建桥梁基本完成。新建、修缮古建筑和民居21组,共2.6万平方米。驳岸、挖湖、广场、园路铺装、基础设施、乔灌木栽植等也都已完成60%以上工作量。南北历山街以东小东湖片区施工全面展开。环城河通航工程以“突出府城魅力,彰显泉城特色”为目标,完成了少年路桥、周公祠街桥、五龙潭桥3座桥梁建设和船闸、防洪闸、节制闸主体施工,西护城河东岸下沉改造开始实施。五龙潭公园东大门建设和门外广场铺装已竣工。

  2009年济南市完成了大明湖扩建改造河西护城河通航,大明湖扩建改造工程如期竣工并向社会免费开放。大明湖扩建改造工程作为泉城特色标志区核心工程,自开工建设以来,共拆迁住宅2961户、单位21个,拆迁总面积约22万平方米。 新建超然致远等八大景区,建造桥梁28座,仿古建筑8组,修缮老建筑10组,新建绿地15万平方米,恢复重建了超然楼、明湖居、闻韶驿等历史文化古迹,增辟了老舍纪念馆、 秋柳人家等文化展馆。2009年9月21日,大明湖扩建改造工程竣工后,大明湖景区总面积由原来的74公顷扩大到103.4公顷(新增水面11.7公顷、 陆地17.7公顷),由“园中湖”变为“城中湖”。西护城河与大明湖实现通航。 该工程作为迎全运重点建设配套项目, 自开工以来,共拆除居民房屋288户, 拆除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新建船闸1座、节制闸2座、防洪闸1座,对西护城河东侧部分河岸进行下沉改造,增植乔灌木和水生植物,实施了沿河文化打造、夜景灯光亮化和五龙潭北区扩建工程,2009年7月18日,实现了从解放阁至大明湖水上游路的贯通,将解放阁、黑虎泉、泉城广场、趵突泉、五龙潭、大明湖有机地连接在一起,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泉水游览景观,充分展示了泉城魅力。

【打印本页】【我要纠错】【关闭窗口】

分享到:
0
上一篇:
下一篇:
热点推荐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